为了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有效性,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改革,使思政课成为有温度的课堂、有思想的课堂。2021年5月17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学生处组织我院学生赴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开展实本学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并邀请学院学生处处长、二级学院书记、学院“红色匠心”宣讲团成员参加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解新中国历史的窗口,引导大学生充分感受一五计划成就、坚定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信心。

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1961年11月20日建成生产,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竖井。矿井投产40年来,累计生产原煤3597.8万吨,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王石凹煤矿自2015年关闭以来,积极利用其独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等优质资源开发工业遗址公园项目。师生们参观了主井绞车房、选煤楼、矿车轨道、火车道等设施,很多工业设备讲述着那些先辈们奋起直追为中国工业辉煌和创新发展而拼搏奉献的故事。在参观的过程中,给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观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刘杰结合概论课第三章内容和四史教育中新中国史内容进行了现场教学,刘杰老师结合王石凹煤矿的建设带领大家回顾了解了一五计划的基本情况,指出“一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坚定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我们的工业基础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这段艰辛历程,每一代人的汗水我们都不能忘记。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体参与,有效保障了活动的安全有序。实践结束后,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这种学习模式收获非常大,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加强学习,勤于奋斗,脚踏实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杰)